相邻关节假说(Joint-By-Joint Approach)是一套人体活动规律,由功能性训练专家Michael Boyle和FMS发起人Gray Cook所提出。相邻关节假说的简意是,人体虽然由许多不同的骨骼和肌肉所组成,但如果我们从下到上(或从上到下)观察,会发现人体其实是一层又一层互相堆叠的关节,举例来说,从脚往上,会经过踝关节、膝关节、髋关 节、腰椎、胸椎、肩胛、肩关节等,也就是说从下到上有一个又一个功能独立的活动单位。
身体的活动及各部位相互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,而相邻关节假说则认为身体是由各个不同的关节所堆积起来,而且各自的主要功能不一样,主要可以分为稳定度(stability)及活 动度(mobility)。例如膝盖、腰椎、肩胛关节是以稳定度为主,而脚踝、髋关节、胸椎及盂肱关节则是以活动度为主。
关节互相之间其实是有影响的,特别是相邻的关节,如果该负责的稳定度或活动度有问题时,往往会影响到附近的关节。例如说,髋关节的活动度受限时,因为身体为了达成某些动作,很可能就使用膝盖或是腰椎来代偿,结果膝盖或是腰椎的稳定度就受到影响,甚至以疼痛的方式来表现。
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,例如腰椎的稳定度和核心肌群有关,如果核心肌群太弱而使得腰椎的稳定度差,结果胸椎的活动度常常用不上(旋转的功能应该用胸椎来执行,但很多人是转腰来达成,久了之后胸椎就变疆硬而使得活动度变差。当然,到底是那个关节开始出问题有时很难分析,有可能是鸡生蛋、蛋生鸡的问题,又或者是一种恶性循环。
当了解这点之后,其实在安排各个关节的训练方式会更有方向,将需要活动度的关节改善其活动度,让它们的活动范围能回到正常,让该稳定的关节强化,改善它的稳定性,而不是把它愈拉愈松。而且,膝盖、腰椎和肩胛这3个位置,往往是容易疼痛的位置,也许原因并不出在这3个地方,而是其上或下的关节活动度不良,改善其他关节的活动度,才是正确解决方向。
这些关节或身体部位的功能,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很容易失去原有功能, 常见问题举例:
1.踝关节需要做很多动作,但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容易变得僵硬,需要加强活动度。踝关节需要着重训练其活动度和柔韧性,我们发现许多2踝关节受伤的人伴随着足背屈活动度受限,踝部僵硬。同样地,踝关节活动度不足又可能会导致足底和膝关节代偿。
2.膝关节天生活动自如,但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容易过度松散,需要加强稳定度。膝盖疼痛的运动员往往膝关节稳定性不足,尤其是在他们做蹲,跳,跑之类的 动作时,膝盖没能对准脚尖的方向将极大增加他们的受伤风险。(膝盖内扣容易导致外侧 髌骨磨损,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拉伤)
3.髋关节有很大的动作幅度,但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容易僵硬,达不到最大动作幅度,需要加强活动度。 (不过比较特殊的是,髋关节也有可能失去稳定度, 算是相邻关节相反功能的例外)。
4.下背部(腰椎)是一群堆叠的骨骼,用来支撑身体的姿势,然而我们的下背部却经常丧失稳定性(指腰椎不在中立位,如骨盆的前后倾),这会导致身体代偿,肌肉僵硬,力量输出减少,乃至疼痛。大量的平板支撑,仰卧起坐练习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稳定的下背部, 要知道,力量并不等同于稳定性,但是稳定性能够帮助你提高力量。
5.胸椎是上半身活动的中心椎,这块区域(胸廓)包裹着人体的重要器官,本身就非常稳定。对于大多数办公一族来说,由于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,低头玩手机,胸椎变得过度紧张僵硬。长期维持这种姿势也将限制你完成一些高阶训练动作的能力,同时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和其他肩部损伤的风险也将增加。
6.肩胛是肩关节的基础,因为肩关节与身体躯干骨骼接触极小,大部份仰赖肩胛骨的支撑。肩胛骨本身并非牢牢地黏附在肋骨上,它是一个靠肌肉拉扯才能固定的可动骨骼,所 以如果要能够为肩关节提供支持,肩胛骨本身需要先有稳定度。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肩胛骨容易失去稳定度。
7.肩关节是一个活动幅度极大的关节,但在不当训练或是缺乏训练的状态下,容易有僵硬的问题,很多人会因为肩关节的僵硬限制了手臂活动的程度,所以需要增加它的活动度。
8.足底稳定性不足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极易出现足(Subtalar joint)内外翻,这又导致膝关节代偿,出现不必要的水平位移。在下肢参与较多的动作中,足底稳定与核心稳定同等重要。因此,一双合适的锁鞋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运动表现和减少受伤机会。